奘灵品牌
联系电话

益生菌改善胆汁淤积

2009-07-09 11:54:44 浏览量:
  西沙比利能通过促使胃肠消化问期移行性肌电复合波(migratingmyoelectriccomplexes,MMC)出现来减轻肝损害。研究提示双歧杆菌及嗜酸乳杆菌能促进胃肠MMC的启动,并加快其移行速度。故推测益生菌制剂改善胆汁淤积,可能与其促进MMC有关。

  几乎所有非反刍类动物消化问期,胃肠道均出现周期性MMC。胃肠典型的MMC可人为划分为4相:I相为静止相,无或仅有极少峰电活动;Ⅱ相有问歇、不规律的峰电活动;Ⅲ相有规律、密集、高波幅的峰电爆发;IV相峰电频率及波幅逐渐降低至I相水平。研究表明,在各种肝胆病理情况下,可出现胃肠MMC异常改变。Nieuwenhuijs等刮发现实验性胆道梗阻时,由于肠腔内缺乏胆汁流减少,MMC出现节律消失或周期延长,主要为Ⅱ相延长。Portincasa等用消胆胺人工消除十二指肠胆酸盐后,MMC周期及Ⅱ相明显延长,支持这一观点。研究发现,成年肝病患者随肝脏损害严重程度不同,胃肠MMC可表现为MMC节律消失或MMC周期延长。实验表明,ANIT幼鼠诱导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成功后,胆汁流量明显减少,48h出现胆流中断,此时MMC节律消失;随着肝脏功能好转,胆汁流量明显恢复时,MMC节律逐渐恢复,但MMC节律延长,以Ⅱ相延长为主。因此,认为幼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时,由于消化间期排泌人肠道胆汁减少等原因,胃肠MMC周期可出现异常,表现为MMC节律消失或周期延长。

  作为胃肠道的“清道夫”,MMC是保持肠道清洁、防止细菌过度生长主要机制。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MMC缺乏或周期延长时,可引起肠道细菌过度生长。作者前期关于胆汁淤积时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支持这一观点”。肠道细菌过度生长,主要表现为专性厌氧菌双歧杆菌、类杆菌显著减少,而革兰阴性杆菌显著增多。肠内革兰阴性细菌过渡生长,在体内产生大量细菌代谢产物及细菌毒素。经胃肠道吸收形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肠源性内毒素主要经肝脏解毒。ANIT诱导胆汁淤积时。MMC周期延长,细菌过度生长,内毒素产生增加;同时,肝脏受损,进入肝脏的内毒素不能被解毒而进入体循环,进一步加重内毒素血症,导致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时,胃肠MMC周期运动消失或减弱,清除肠道内容物能力下降,使细菌代谢产物及毒素在体内存在时间明显延长,使其在胃肠道吸收增加,进一步加重肝损害。再者,刚断乳幼鼠肝脏发育不成熟,胆小管上皮细胞及肝细胞易被细菌毒素损伤,也可加重内毒素对肝脏的损害。总之,胆汁淤积一胃肠MMC消失或减慢一肠道菌群失调一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一胆汁淤积形成这一恶性循环,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发展、维持、恶化中起主导作用。Calcamuggi等给预先抗内毒素处理的大鼠灌服ANIT后,其胆汁淤积程度明显减轻。

  因此,凡能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可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将有助于改善胆汁淤积。双歧三联活菌片能促进肠道MMC节律性运动恢复,减轻肝脏损害,有助于改善胆汁淤积。